法身法门

证法之日

1917年10月的月圆日
1917年10月的月圆日,祖师舍命精进修行以求证悟佛陀所证之法,即法身法门。入法身之法门是证得道与果的修行方法,只是佛陀入灭后已失传2000多年,如今在《三藏经》中仅存“法身”一词。
因此,每年泰历十月的月圆日,法身寺和祖师在世界各地的弟子们都会举办法会庆祝法身法门导师节。

什么是法身

悉达多太子诞生于六月的月圆日,这一天是菩萨“肉身”的诞生日。后来,菩萨毅然放弃优越的世俗生活,出家寻找人生真理。后来,同样于六月的月圆日,菩萨在菩提树下精进修行证得无上正等觉智觉悟成佛,这一天被称为“法身”的诞生日。因此,法身是佛陀所证得的觉悟之身,代表圆满成就佛果。

佛陀成道后45年一直云游四方弘法利生,教导世人认识法身,明白证入法身和涅槃的唯一方法是中道。可在佛陀入灭约500年后入法身之法门就失传了,只留下法身一词。世人以各种方式进行解释,但事实上也不知道法身的真正定义。

直到1917年10月的月圆日,祖师在暖武里府芒库威区博恩寺的大雄宝殿内舍命精进修行,立愿若不能证得佛陀所证悟的正法,宁死不起座。最终,祖师证悟佛法并遵循佛陀的教诲终其一生弘法利生,振兴佛教。

发现法身法门

出家第十一年,祖师前往暖武里府芒库威区博恩寺雨季安居。十月的月圆日,清晨外出托钵前,他在内心发起精进修行的誓愿:

我受戒出家快十二年了,虽然每天精进研习经典和修习毗婆舍那,从未间断过一天,却仍未证悟佛陀的正法,我必须更加精进,以求证悟佛教真理。

祖师证悟之地:暖武里府芒库威区博恩寺大雄宝殿

祖师舍命精进

祖师托钵回来后,迅速完成分内的法务,然后了无牵挂地进入大雄宝殿内精进修行,下定决心在午斋钟声响起前,绝不起身离座。随后,祖师闭上眼睛,摄心正意,默念“三玛阿罗汉”。时间似乎过得很慢,身体慢慢感到麻痹酸痛,心情也开始焦虑不安,感觉十分痛苦,有好几次几乎要起身离座。但想起先前立下的誓愿,只好继续忍耐。当祖师不再在意身体的酸痛,心也开始慢慢宁静下来。最后,心止歇安住在一点中,见到一团清净明澈的亮光,大小如鸡蛋黄一般,呈现在体内的中央,内心生起难以言表的舒畅与愉快。

祖师证得法身之日

傍晚时分,当僧众齐集诵完波罗提木叉后,祖师赶紧沐浴净身,然后进入大雄宝殿内礼佛,并立下大愿:

“祈求世尊慈悲赐予弟子正法的光明,哪怕只是少许也好。如果弟子的证悟有害于佛教,则无需劳驾世尊,弟子将奉献生命以报佛恩。如果弟子所证悟的佛法能广泛利益佛教,则祈求世尊慈悲加持,使弟子顺利证悟,弟子自愿终生作为护卫佛教的先锋战士。”

新光球一颗接一颗涌现上来取代旧光球,

然后次第见到内在的种种身相直至法身。

修行证入法身

祖师立愿后准备闭上眼睛打坐,这时突然发现成群的蚂蚁正正沿着地板的裂缝攀爬上来。为了不让蚂蚁妨碍到修行,他准备用煤油在四周的地板上画个圆圈,预防蚂蚁入侵。可转念一想:为了修行生命都可以奉献,还怕什么蚂蚁?于是打消念头开始精进修行,最终证入法身。祖师证悟后发自内心感叹道:

祖师证悟后发自内心感叹道:“此法甚深,使得众生难以觉悟,受、想、行、识必须凝聚在同一点上,心若寂止,妄想即息灭,妄想若息灭,证悟即现前。”

 

午夜时分,祖师的心恰当静定在身体中心。

午后所见的清净光球愈发明亮,宛如太阳般光芒四射。此境界持续数小时之久。他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过去参学的禅法中没有出现过这种境界。随后,从光球的中心仿佛传来一个声音:

“中道”

   

当下明亮的光球中心现出一个小光点。这个光点比光球更加明亮。祖师一边观照,一边心想:这或许就是中道吧!

随后,这个小光点逐渐扩大,大到和原先的光球一样,原先的光球则消失不见了。祖师继续专注于明亮光球的中心,又看见一个更明亮的新光球升起。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入新光球的中心。

之后,内在的种种身相也相继显现,直至见到有莲苞状顶髻的法身佛,比以往所见的一切佛像都更加清净庄严。当天深夜,祖师证得了法身。

“此法甚深,使得众生难以觉悟,受、想、行、识必须凝聚在同一点上,心若止歇,妄想即息灭,妄想若息灭,觉悟即现前。”

祖师舍命精进修行证入法身后,继续深修法身法门直至精通,随后终其一生弘扬佛教和法身法门。祖师圆满具足教理、行道和通达,是出家人的卓越典范,是比丘与沙弥教育的推动者和护持者,更是一位真正的修行者和开创者。北榄寺祖师真乃一代宗师,是带领世人修波罗蜜到法之究竟的领袖,带领一切众生战胜魔罗,不再成为魔罗的奴隶。

 

三玛阿罗汉

“三玛阿罗汉”是北榄寺祖师用来教导禅定的默念词。按照祖师的教导,修行者在修习禅定时,可以一边默念三玛阿罗汉,一边接引心安住在身体中心第七点,当心正确入定,才可以证入法身。

“三玛阿罗汉”的含义:佛陀是正等正觉的阿罗汉。

第七点有五个定点:中心定点、前方定点、右方定点、后方定点、左方定点。

  1. 右方定点为地界

  2. 前方定点为水界

  3. 左方定点为风界

  4. 后方定点为火界

  5. 中心定点为空界

在空界有一个清净透明的标记,其中央空隙处称为“中心点”。

禅定

北榄寺祖师对禅定的解释:必须让受、想、行、识凝聚在同一点上,或者收摄心念舒服地静定在身体中心。生起禅定的方法就是训练心静定在体内。

心的七个安放处

第一处:鼻孔(男右女左)。
第二处:内眼角(男右女左)。
第三处:头部中心。
第四处:口腔上颚。
第五处:喉口。
第六处:与肚脐同一高度的腹部中心。
第七处:身体中心第七处,即心的安住处,腹部中心往上提升两指宽的高度处。

当透明水晶球显现在身体中心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将所缘融入当下情绪,如果它消失不见也不用感到可惜。只要保持轻松舒服的心情,可以观想新的所缘代替。如果所缘没有在身体中心显现,而是在其他地方显现,就慢慢接引它回归身体中心,但不要强迫。当所缘稳定安住在身体中心后,以正念专注于所缘的中心,感觉所缘的中心有一颗小光球,让心持续地静定在小光球的中心。当心持续正确地静定即会入定中道,生起一颗明亮的光球,这颗光球称为“法球”或“初道光球”,是趣向涅槃之道的大门。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以什么姿势都可以练习观想所缘。

应当持之以恒地修习禅定

过程中保持轻松舒服,不要着急,不要强迫,对已到达的程度感到满足,不要过度渴望,应保持平常心。当修习禅定达到初道光球稳定安住在身体中心的程度后,要常常忆念初道光球,这样修行成果不仅会助我们迈向幸福成功的大道,还会让我们的禅修经验更上一层楼。

修习禅定的技巧

  1. 轻轻闭上眼睛,闭合程度约90%。

  2. 不要强迫心,应当维持正念,将心轻松舒服地安放在身体中心。观想透明的水晶球或佛像为所缘,轻轻地呼气和吐气。

  3. 持续地观想所缘,接引心回归体内。
  4. 当心静定在身体中心后,可以不用再观想所缘。

  5. 平静地感知身心的变化。
  6. 有善知识悉心照顾。

修习禅定的原则

  1. 将心安放在身体中心,静定在体内的时间尽可能久一点,直至形成一种习惯。
  2. 时刻保持正念,维持清醒的意识,不被色、声、香、味、触,如赞美、奉承、荣誉、地位等因素扰乱心境。

  3. 持之以恒地修习禅定,并养成守时的习惯。
  4. 有真才实学的老师给予指导和监督。

禅定入门

禅定是一种宁静、舒服、快乐的状态,人类可通过自身的精进实现这种状态。这是佛教特有的修行准则,旨在让人过着快乐不放逸的生活,具备正念正知与智慧。每个人都可以按照北榄寺祖师教导的方法轻松实践。

  1. 礼敬三宝,目的是让心变得柔软,然后修持五戒或八戒,提升自身的德行。
  2. 跪坐或盘腿侧坐,忆念今天、过去以及未来所做的善事,感觉身体四周都围绕着功德。
  3. 可采用单盘坐姿,右脚放在左脚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右手食指轻触左手拇指。保持舒适的坐姿,身体端正,不要弯腰,也不要太过僵硬。然后轻阖双目,如休息一样轻松,不要挤压眼球或皱眉头。保持正念,放松心情,感受即将进入宁静轻安的禅定状态。

  4. 观想所缘,可以是透明的水晶球,大小如眼珠,清净无暇,洁白清凉。这种观想水晶球为所缘的方式称为“遍作相”。轻松舒服地将水晶球安放在身体第七中心处,一边观想一边默念“三玛阿罗汉”。或者慢慢观想透明的水晶球沿着各个定心处次第移动到身体中心处,这个过程可以一边轻松舒服地观想,一边默念佛号。

如上所述,禅定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如果持之以恒地修习并证得初道光球后,要保护初道光球,同时提升自身的德行,这样如同获得了人生的依靠,成为一个幸福成功的人。如此一来,无论是今生或来世,我们彼此将团结友爱,和谐共处,若将这份慈爱传播出去,不分种族、宗教和血统,那么人人梦寐以求的世界和平必将实现。

注意事项

  1. 不要用力,无需使用任何力量,例如不要为了能清晰观想所缘而挤压眼部肌肉。同时放松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不要紧绷,因为只要身体的任何部位用力都会导致心无法安住在身体中心,而是转移到其他地方。
  2. 不渴望看见禅相,应保持平常心,以正念观想所缘和默念佛号。不用担心什么时候能看见禅相,时机成熟自然会看见。禅相的产生就像太阳的升起和落下需要时间,不能赶时间。
  3. 不用太在意吸气和呼气,因为修习禅定证入法身主要以观想光为所缘,即以修习光明遍为基础。
  4. 当禅定结束后,可以继续将心安住在身体中心第七处,无论是行、立、坐、卧的哪一种姿势,都不应让心安住在别处,并专注于默念佛号与观想水晶球或佛像为所缘
  5. 出现各种禅相应安放在身体中心第七处。如果禅相消失不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像往常一样通过默念佛号维护心,当心平静下来后会重新看见禅相。